农业 |
4月26日,工人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一现代农业园区劳作。新华社发(赵东山 摄)
新华社济南4月27日电 题:“数字引擎”驱动中国农业加快智慧转型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邵琨
这是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25日展示的“无人农场”。当日,2023首届智慧农业博览会在山东潍坊开幕。
工作人员杨瑒介绍,北大荒农垦集团先后建成多个智慧农场,各种农机通过接收后台“智慧大脑”的指令,实现了农业耕、种、管、收、储全过程无人化,“我们用智慧化手段实施控肥减药、土地深松、秸秆还田等,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还保护了黑土地。”
博览会现场,一个充满“大智慧”的“大块头”前围满了参观者。这个数米高、13吨重的大马力拖拉机由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这台拖拉机应用了CVT(无级变速)、无人驾驶、自动导航等一系列前沿技术。比如,搭载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系统,可实现远程启动、熄火,自动控制发动机、变速箱、提升器等。”雷沃拖拉机研究院副院长蔡彦彬说。
智慧农业将信息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要素,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在博览会上表示,中国把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纳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相继作出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建设智慧农业等重大部署,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物联网管理技术在新建大棚中应用率达到90%。参加这次博览会的物泽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着2000亩设施蔬菜,80多个大棚里的长茄、黄瓜、辣椒等作物生长信息都实时显示在智慧大屏上。
公司负责人王娟介绍,通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大棚里的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光照、pH值等10项要素信息实时传输到后台,后台系统根据设置好的指标自动控制大棚的防风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等。
4月26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蒲汪农场开展飞防作业。新华社发(王敬之 摄)
德国农机企业科乐收2014年开始在中国实施本土化运作,主要生产收割机、青贮机、拖拉机三大类农机,去年营收增长30%。
“越来越多中国厂商开始接受德国的农机配件。”德国企业莱克勒在中国的销售公司市场负责人高舜宇说,为拓展中国市场,今后将针对不同作物开发更多新产品。
![]() | |||||
|
|||||
|
农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