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 农业新闻网.中国 农业新闻.中国 中国农业新闻网.cn 农业新闻网.cn 农业新闻.cn 中国农业新闻网.com 农业新闻网.com 农业新闻.com 均为中国农业新闻网所有,谨防假冒>

实眉

油研300:一粒价值千万的油菜籽
编者按: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
黔贵大地,育种专家们为将先进育种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中,收获一个个育种创新成,助力贵州全面实施种业振兴,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即日起,多彩贵州网推出系列报道,讲述“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9月7日,遵义湄潭县陶仪村的油种植户们聚在一起,讨论油品种种植事宜。由贵州省农科院油研究所研发的品种“油研300”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油研300’具有抗倒伏的特性,适宜机械化种植。同时,它的籽粒比普通籽粒大得多,亩产最高能达到600多斤,产油量也比一般其他品种高15%以上。”
除了贵州本地农户,外省种业公司也对“油研300”赞赏有加。“优势非常强!”安徽红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辉评价道。
贵州省农科院油研究所研发的油品种“油研300”
2022年6月,高辉关注到“油研300”这一品种后,立即前往位于江苏东台、安徽合肥等试种地了解种植情况。
“别看种子长得差不多,内在的科技含量和价值大不一样。相比其他一般品种,每亩‘油研300’能为农户增收近600元。这才是科技成转化实打实的体现。”经过1年的考察调研,高辉联系贵州省农科院油研究所副所长向阳洽谈成转让事宜。
8月,贵州省农科院油研究所与安徽红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成转化协议,采用入门许可费与销售提成的方式获得科技成转化收益。在“油研300”的生命周期内,油研究所将获得累计成转化收益1000万元以上。
签约仪式现场
“油研300”也因此成为目前贵州省农作物新品种转让获得科技成转化收益最高的单个品种,在向阳看来,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向阳告诉记者,过去,育种专家通过肉眼观察育种材料,凭经验判断,再人工搜集数据,选择“中意”的油父本、母本配制杂交组合。“但依靠经验的传统育种存在极大随机性,育种效率极低。”用向阳的话来说,往往是十年也难磨成一剑。
2012年,“油研300”研发团队确定育种方案,决定通过远缘杂交、诱变、基因组技术等开展亲本选育、杂交组合配制工作。“基因组技术就像是一个红娘,快速选配具有优异基因的油父本和母本,进而找到育出目标性状品种的‘最优解’。”
经历7年探索,2019年,第一批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油研300”种子被撒到贵州思南、湖北巴东及江苏东台等多地的试验田里,检验“油研300”是否能适应不同地域的光温条件。
2022年,“油研300”在江苏东台和思南的塘头亩产均达300公斤,2023年在遵义湄潭县陶仪村示范种植亩产量达319.3公斤,创下贵州历年油最高单产记录。
向阳与团队为“油研300”遴选优良亲本单株
“单一油品种的推广生命期通常约10年左右,生产经营权成转化收益大概在500万元左右。”向阳介绍:“作为贵州省首次应用基因组现代生物技术成功育成的油新品种,‘油研300’在亩产量、含油量等方面都有优异表现。”
不仅是“油研300”,近年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50项、育成审定优质油品种57个,获得国家及省级科技成奖50余项,不断为做优做强油产业提供种源保障。
“油是我国的第一大油料作物,籽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50%以上。因此,籽油的质量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向阳说:“贵州省农科院油研究所将持续选育产油量高的优良油品种,为贵州油产业增产增收不断努力。”
本网记者:熊茜雯
用户评论
      请对您发表的言论负责,谢谢合作。本站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站长,以便及时处理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发表评论
您的姓名:
评论正文:
 
实眉
更多